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工期缩短20%以上(面向

日期:2025-11-13 浏览: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做强做优海洋装备制造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 ——摘自“十五五”规划建议 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上海高桥造船厂第二造船厂,国产第二艘大型邮轮“爱达华城”号巨大的船体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光泽。在舱内,工人们将预制舱单元精确放置到安装位置,智能终端上的三维数字模型实时同步安装数据。甲板上,施工监理团队通过国内系统对参数进行核对,屏幕上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目前,该14.19万吨级巨型船舶项目总体进度超过86%。与国内首次大型邮轮相比“阿达魔城”号华城号建造难度更大,总长度增加了17.4米,船体结构需要重新优化。公共区域和户外活动区域将分别增加735平方米和1913平方米,要求提高空间利用要求和安全标准。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是在多种类型的工作上并行完成的,项目变得越来越难以管理和控制。 “对于华城一号城,我们不仅要扩大空间、增加设备,还要严格控制重量和成本,将施工时间缩短20%以上。”室内设计现场负责人吴晓源先生在介绍项目时并附上了对比图。我怎么办?创新是关键。在管道密集的屋顶区域,全面应用了基于Modu 150多次测试优化的共享支撑系统,减少了30%的支撑腿数量,saving空间并减少焊接变形的风险。通过提前建立全船3D数字模型,并在现场建造前先进行“虚拟造船”,后续修改次数减少80%。采用模块化方式生产了1100多个预制舱,单个舱的安装时间从200小时减少到50小时,内部周期比Modu缩短8个月。华成豪的高架娱乐系统、阳台工程包等部件均采用国产。室内基地我们的大部分材料、家具和其他部件都来自国内制造商,这大大增加了我们之间的独立性。 “以前我们必须等待外国专家来调试设备,但现在我们的工程师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中船集团上海高桥造船大型邮轮项目现场指挥、总设计师陈刚表示,年轻工程师们主力军来了,魔城积累的经验正在转化为自主创新的信心。目前,“华城”号已完成主发电机负载测试,中央控制系统提前投入运行,全船2838间客舱和船员舱的安装总进度已达63%。按照计划,该船将于明年3月进港,5月试航,年底开通以广东南沙、广州为母港的国际航线以及国际航线。巨轮建造的背后是产业链的崛起。邮轮建造业作为“浮金产业”,上下游具有1:14的产业协同效应。从魔都破冰试​​水,到华城高效建设,再到大型游轮项目,一批当地供应商掌握国际标准的企业不断壮大,不仅增强了船舶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高端制造、文化旅游服务等产业注入新动力。本期统筹:韩文荣,《人民日报》(2025年11月12日第02页)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