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报告:2022年起中国将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文

日期:2025-11-21 浏览:

中新社北京11月20日电 国际知名科研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11月20日向媒体透露,施普林格·自然联合全球政策数据平台Overton发布的新报告显示,中国将从2022年起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SDG)文献的最大贡献者,在制定全球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报告在第30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30)期间发布,也是迄今为止关于学术研究如何影响可持续发展政策的最全面的报告。他们的分析引用了全球超过1200万份政策文件,这在全球尚属首次。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科研成果在国外可持续发展政策文件中被广泛引用。其中,25%的cita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等国际政府间组织,其次是美国(22%)、英国(8%)和欧盟(7%)。中国在全球健康和环境政策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SDG 3(健康和福祉)占中国研究引用的 37%,其次是 SDG 13(气候行动),占 13%。根据报告的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政策文件似乎比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引用了更多的研究成果,这表明科学与应对健康、气候和社会发展等全球挑战的行动之间的联系。这份最新报告的主要发现还包括: 政策文件中引用开放获取 (OA) 文章的次数平均比非开放获取文章早一年左右。尽管评论、摘要和新闻文章在学术成果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但它们却经常出现。政策文件中多次引用,说明简洁易懂的内容可以产生更大的影响。智库、非政府组织和国际政府间组织在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政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比政府更频繁地引用研究成果,使他们成为重要的知识经纪人。来自包容性期刊的数据脱颖而出,因为它们在可持续发展政策文件中被引用的可能性比同行评审略高。更具选择性。这是一篇社论。我们建议,所有相关且经过严格验证的研究,无论其位于何处,都有可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信息。除了分析之外,报告还为研究人员、出版商和科研机构提供了一系列实用建议,以确保提供基于证据的解决方案来应对世界上最紧迫的挑战。这些建议包括: 继续扩大开放获取ss 增加知识共享并加速问题解决。优先考虑与政策相关的内容,以缩小学术与行动之间的差距。我们将继续在知识生态系统的所有成员之间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以便与政策制定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施普林格·自然可持续发展项目总监 Nicola Jones 表示,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 2030 年仅剩五年时间,了解研究如何影响政策非常重要。该报告首次定量展示了科学研究对各种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和现有差距,并有望促进整个科学研究生态系统的合作,以缩小这些差距。 Overton首席数据官Katie Shamash认为,这次采取了不同的做法,不再关注研究主题本身,而是引用相关政策研究的结果。适应可持续发展。这种方法更清晰地展示了如何在实践中使用研究成果来推动真正的政策变革并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或更多)

0
首页
电话
短信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