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0日)载人飞船“神舟二十一号”宇航员组名单公布。航天员组由三名航天员组成:航天飞行员张璐、航天飞行工程师吴飞、有效载荷专家张宏章。张鲁为司令。
参与本次任务的航天员吴飞是目前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的航天员。 1993年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茂旗。从小就是太空迷的他终于有机会以航天工程师的身份前往太空。
从一个渴望英雄归来的草原男孩,到一个想要亲手触摸星空的航天工程师,你的天空之旅是怎样的?
△2025年6月20日,航天员吴飞进行逃生程序训练。摄影:徐步
从草地上追风,到太空中追梦
奋斗了22年
对于年轻的吴飞来说,穿越太空的愿景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形象。在 th2003年,他目睹神舟五号返回地球并在内蒙古着陆后,他的飞天梦想才刚刚开始。
“我是内蒙古人,从2003年开始,载人航天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吴飞说。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非常喜欢看军事杂志,当时看到了很多国外先进的军事装备,以为有一天我国也能获得如此优秀的装备,引领世界军事发展。”
怀着这个梦想,他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硕士学位,随后进入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从事航天领域工作。从幕后设计师到一线飞行员,身份的转变对他来说是最美的搭配。
直到吴飞听说第三批宇航员选拔的消息,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宇航员,并在飞船上进行实验。“当我知道选拔过程时,我非常高兴。我立即申请。幸运的是,我能够通过选拔过程,成为一名宇航员。”
他比较自己
中国空间站“管理者”
在选拔过程中,离心选拔评价给吴飞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感受到8G的重量压在身上,呼吸困难,面部肌肉被压缩变形。 “那时我才意识到,太空探索是一个对抗物理的物理过程。它很危险,但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是特别喜欢这份工作,不想挑战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选择放弃。”
进入航天飞行一月后,吴飞坦言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过去,我们通过“挖深洞”来寻求最大深度,而现在我们也需要“拓宽海洋”来拓展知识的广度。
“以前,我想要o 更深入地了解该领域的原理和机制。成为宇航员后,情况恰恰相反。你不需要在某个领域特别优秀,但你确实需要覆盖非常广泛的知识面,所以这种学习方式需要改变。”吴飞说。
△2025年6月24日,吴飞在飞船模拟器中接受训练。摄影:徐步
在地面进行实验时,将空间环境转移到地面,在地面上再现空间环境,搭建实验系统。而现在,作为一名现役航天飞机工程师,我有机会在真正的零重力环境中亲眼体验这些科学实验。吴飞将其比作负责中国空间站。你必须四面八方看,四面八方听,照顾好10多个主要子系统,才能保证这个“宇宙家园”的顺利运转。
“我们的空间站“空间站有10多个关键子系统,包括环控、人寿保险、CNG、通信、电力、设备等,这些子系统都非常重要。”吴飞说,他的工作就是通过对设备的监控,确保各个子系统正常工作,如有异常,必须立即向岸上报告。当空间站设备出现异常或故障时,需要进行相应的维护、维修和升级。
70后、80后、90后一起翱翔蓝天
三人之间的默契早已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
《太空家园》呈现“90后航天飞行工程师吴飞与“70后”指挥员、“80后”载荷专家组成跨代“天空之队”。在他看来,“互补”是团队的关键词。他们可以在专业知识方面互相帮助。
△2025年8月21日,神舟二十一号航天员Zh昂宏章(左)、张璐(中)、吴飞进行机柜设备操作培训。摄影:徐步
吴飞说:“张鲁司令员是一个比较沉着冷静的人,有多年的飞行经验,你的存在给了我们信心。作为90后,我想接受很多挑战,但司令员给了我足够的宽容空间。”张宏章司令员是冲锋专家。他非常坚持进行科学实验。在每一次科学实验训练营和训练中,你都必须揭开真相,不仅要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 “你们的爱加深了我们团队对每个科学项目的理解。”
这种默契早已成为大家工作生活的一部分。在应急响应训练期间,我们甚至不需要沟通。仅仅凭外表和直觉,他们就默契地交换了角色,有效地解决了紧急情况。
这种对队友的感觉是因为在艰苦的“不眠训练”中,这些东西更有价值。当他的身体和精神都达到极限时,张宏章特意带来的快板似乎瞬间缩短了这段困难时期。 “当我们很困、特别不舒服的时候,他总是用自己的方式播放快板或讲笑话来保持清醒。我认为任何球队都是这样,我认为这也是为其他球队考虑的。”
迷你向日葵
把父爱扛在肩上,仰望太阳,也是一种使命。
当最年轻的宇航员准备踏上探险之旅时,紧张与期待交织在这位最年轻的宇航员心中,但最重要的是,他对未知的知识充满渴望。对他来说,中国空间站就是一本等待人们阅读和书写的“浩瀚三维百科全书”。
吴飞说:“我家里的情况不太好。”小时候,父母坚持让我读书。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改变我的命运。我的父母也用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你可以做一个正常人,但你不应该放弃成长。 “他说。
这时,吴飞带着迷你向日葵来探险。 “向日葵的花语非常好。这是积极的、令人振奋的。而且,这件事也和我女儿有关系。他的昵称是小葵。”
当吴菲在中国空间站忙碌的时候,她希望每次触摸这朵迷你向日葵时,都能看到女儿可爱的笑容,感受到千里之外小家的温暖。中国空间站上盛开的向日葵不仅传递着父爱,也象征着奔向太阳的使命。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
制作人/崔信
总社记者/张面文 张晓轩 王逸群
微信编辑/张延安